查看原文
其他

《乌托邦年代》|一本深入探讨乌托邦的书。

克劳德·卡里耶尔 品卷一族
2024-12-10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1968年早春,乌托邦席卷西方世界,所有人都信了,无须多努力,世界即将改变。《乌托邦年代》是剧作家卡里耶尔的回忆录,在1968至1969年间,卡里耶尔因为工作的原因,近距离接触了三座处于时代旋涡中的城市,纽约、巴黎、布拉格,他和工作伙伴在这三座城市之间穿梭,亲眼见证了乌托邦之风是如何刮起来的,他就像一位冷静的旁观者,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荒唐。在书的开头,卡里耶尔说:“我要做的是,既不妄称要重现历史,也不想妄做评论,不过是在时代的大书中潦潦勾上几张草图而已。”

关于作者:

让-克劳德·卡里耶尔,既是一位小说家,也是剧作家、演员和导演。与他合作过的著名导演有路易斯·布努埃尔、捷米洛斯·福尔曼等。卡里耶尔是欧洲著名的多产编剧,主要作品有《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白日美人》《铁皮鼓》等,他还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搬上了荧幕。1979年,卡里耶尔因为《铁皮鼓》,获得了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二年又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15年,卡里耶尔获得第8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

学什么:

1、什么是乌托邦?

2、纽约、巴黎、布拉格的乌托邦有什么特点?

一、什么是“乌托邦”?

乌托邦本义是“不存在的地方”,可以简单理解为“空想的国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乌托邦可以延伸成“理想”的意思。矛盾的地方在于,这个理想是人们希望实现的,但大多数又是不可能实现的。既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为什么还是会有人提出来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乌托邦”概念的发展和变化。

1、理想国

乌托邦思想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柏拉图认为,乌托邦分为三个阶层,从上到下分别是护国者、卫国者以及劳动人民。乌托邦的执政者是哲学王,属于护国者阶层。

柏拉图把自己构想的乌托邦叫做“正义的国家”。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兼带着做他人的事,以此来维持社会的普遍和谐。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不必兼带着做多职业,而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具有欲望的体力劳动者、具有意志的护卫者以及具有理智的统治者阶级所组成的,这三个阶级应该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这样的社会才能保持普遍的和谐。

2、“大同”理想

柏拉图生活在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代的世界上,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还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很多著名思想家,人类的精神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在柏拉图写出《理想国》的时候,中国也刚好出现了“乌托邦”思想的萌芽。中国晚期儒家杂糅各家学说构筑了“大同”理想,在《礼运大同篇》和《吕氏春秋》等著作中都有相应的记载。《礼运大同篇》中就提出了对“乌托邦”国家的构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在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应当去除个人的欲望。领导者能够以百姓为重,要“君民并耕”。显然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与我们开篇讲的,“乌托邦的矛盾之处在于,所构建的想要实现的理想,绝大多数是实现不了的”是一致的。

3、乌托邦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乌托邦的思想一直在延续。今天我们重点想谈的是西方乌托邦思想的发展。

16世纪初,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受到《理想国》的启发,写下了游记《乌托邦》,正式提出了“乌托邦”这个概念。在这部游记中,莫尔虚构了一个叫拉斐尔·希斯拉德的人物,然后以与这位虚构人物对话的形式,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莫尔构建的“乌托邦”岛国采取的是公有制模式,在经济上有几个典型的特点:第一,“乌托邦”的一切财富都是公有的;第二,“乌托邦”所有的产品由公共管理,按需分配;第三,人人参与劳动,讲求经济效益;第四,“乌托邦”里没有货币,不存在商品流通。

即使很多人认为乌托邦是空想出来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被资本主义剥削的时候,的确会涌现出一种逃离和创造的冲动,所以,乌托邦才让人向往。而1968年的乌托邦之风,也是在类似的大环境下刮起来的,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卡里耶尔,走进纽约、巴黎和布拉格这三座处在乌托邦漩涡之中的城市。

二、纽约—巴黎—布拉格—纽约

1、纽约

1968年2月,作者卡里耶尔和西班牙著名作家布努埃尔在墨西哥会合,共同创作电影《银河》的剧本。

那是一个躁动的年代,似乎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抗议,而卡里耶尔和布努埃尔就像是被时代抛弃的人,他说:“世界的步伐对我们毫无意义,它撇开我们自顾自前进,我们专注于工作,至于有什么东西会伴着工作悄然而至,我们全无所知。”

这时,卡里耶尔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剧作家米洛斯的电话,他想邀请卡里耶尔拍一部关于离家出走的美国年轻人的电影,卡里耶尔应承了下来。

卡里耶尔在1968年3月8号到达纽约,在那里,他见到了米洛斯,也见到了许多毫无目的,仅仅是为了离开而离家出走的年轻姑娘。

那是一个被撕裂的春天,年轻人聚集在中央公园,把头发染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唱歌、跳舞、即兴表演。

还有一群年轻人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就像是都市森林里无害的小兽,他们互相爱抚、凝视、微笑,一支支大麻被来回传递。

晚上的情景更是五花八门,有妓女打架斗殴;有小偷持刀行凶、入室抢劫;还有黑人正在一间公寓里翻箱倒柜,被抓了现行还声嘶力竭地大喊:“我无罪,我无罪。”

尽管卡里耶尔和米洛斯一再下定决心要创作剧本,但总是被现实打扰,当感觉到在纽约实在没法工作之后,他们决定一起去法国。

2、巴黎

离开纽约,卡里耶尔先陪米洛斯去参加戛纳电影节,但在米洛斯的电影《消防员舞会》展映的第二天,大学生开始躁动,学生与当局的武装正面对抗,学生们宣称“权力在街上。”

 戛纳发生了学生暴动,紧接着电影节的评审团几乎全部辞职,电影节被迫中止,卡里耶尔和米洛斯只好返回巴黎。

这时的乌托邦之风已经刮进了法国,美国的嬉皮士是笑微微的,一脸如梦似幻的懒散模样,而巴黎的年轻人却大不一样,他们是暴力起义,法国历史上著名的“五月风暴”爆发了。

巴黎出现了一幕幕罕见的奇观,街上所有人的性格都表露得非常夸张,每个人都以“你”相称,人人都是“同志”,互相帮助,互相收留。女孩子们大方地献出自己,就好像每天都是最后一夜,好像闺房中的性行为也是集体暴动的组成部分一样。

法国总统戴高乐对这次的学生运动毫无防备,对学生不能直接镇压,他自己也找不准反击学生时合适的腔调,每次讲话都显得很虚假,最后变成了扇在自己脸上的耳光。他一下子变成了蛮不讲理又虚弱无能的“愚蠢老爹”,在各种讽刺的漫画里丑态百出。有一次戴高乐秘密乘坐直升机离开巴黎,有些人就认定他是去找占卜师算命,还有人说他是去召集军队,甚至有人说他是去私人按摩师那里,因为第二天他就要发表演讲,要拿出最佳的状态。反正不管持哪种说法的人都自称消息来源绝对可靠。乌托邦下的巴黎就是这样的,想象力已经登峰造极。

卡里耶尔说,这场“五月风暴”完全是自发的,但却将世界上最自信的警察力量打了个措手不及,几天之内就暴露出体制的脆弱。

好在关键时刻全国总工会的领导站出来发表了讲话,他说自己已经接受政府的邀请,就改善工人待遇问题与政府商谈。戴高乐也适时站出来表示相信全国总工会会帮助政府度过眼前的难关,他还呼吁那些心怀恐惧或怀疑的“沉默大多数”,举行一次大游行,以此来声援政府。

据说在游行那天,戴高乐在他的办公室里焦急地等待结果,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素未谋面的人会不会响应号召聚集起来,也不知道游行会向哪个方向发展。直到300万人聚集到一起,高唱《马赛曲》的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他才如释重负。五月风暴,就这样在几个小时之后结束了。

一切归于平静,在五月的最后几天,米洛斯对卡里耶尔说,巴黎就像纽约一样折腾,让人无法工作,剧本已经完全瘫痪,他们去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工布拉格工作。

3、布拉格

米洛斯再回到布拉格的时候,发现乌托邦之风也一路刮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公园里有不少年轻的吉他手,衣裳五颜六色的,男孩儿几乎都留着长头发,姑娘们也悄悄改短了裙子。

但卡里耶尔感觉到,布拉格的乌托邦不太一样,布拉格的年轻人知道他们追求什么、反对什么,他们想要以温和的方式摆脱压迫整个国家20多年的苏联极权,这是捷克斯洛伐克全体人民的共同期待。

但现实常常让人绝望。

1968年7月末,卡里耶尔和米洛斯离开布拉格,开车返回法国筹备剧本,8月21号晚上,一个消息传遍世界:苏联人入侵布拉格了。卡里耶尔和米洛斯打开收音机,但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只知道苏联的装甲特遣队已经进入布拉格,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坦克是为了终结资本主义的阴谋,帮兄弟国家拯救社会主义。

米洛斯坐在椅子上,崩溃地捂着脸大喊:“我们能做点什么?”答案是什么 也做不了。

米洛斯想尽办法把孩子和妻子接到巴黎,但也只是短暂的避难,他的孩子终归得回学校上课,他的妻子不会法语也不会英语。经过艰难的讨论,米洛斯和妻子决定离婚,他们希望这只是暂时的,妻子带着孩子回捷克斯洛伐克,米洛斯留在西方,此时的米洛斯成了流亡者,他只能把电影当作救命稻草。

4、纽约

1969年1月,卡里耶尔和米洛斯又回到了“起点”纽约。过去的一年让人晕头转向,他们一直在关注布拉格的消息,但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同样地,巴黎也没有几个人继续行动,右派站稳了脚跟,人们又开始安心消费。

经过无数意外之后,美国青年离家出走的剧本终于完成,而纽约的乌托邦仍在继续。

纽约1969年的乌托邦用一个词高度概括,那就是“性解放”。很多人通过秘密渠道售卖色情刊物,其中最让人战栗的变态图片,就是被称作捆绑的“当地特色”,通常是借助绳子、皮带等东西把裸体的女人捆起来,越紧越好,女人就这样等待主人前来,那个主人很可能是一个手持皮鞭的女人。

在这一年改变最大的就是女性的个人行为,好像她们突然接到了一道法令,要求她们行为不端似的,她们开始尽可能多、尽可能公开地做爱。姑娘们常常戴着大帽子,穿着花裙子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如果看见中意的男子,就会走上前去搭讪,建议跟对方做爱,绝不耽搁,也绝不掩饰。

卡里耶尔意识到,这是另一类乌托邦,宣称“摆脱了一切医学和情感的恐惧”的性,在曼哈顿的大厦底下铺开成巨大的地下王国。性走出了古老的藏身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甚至招摇过市,为自己加冕……

结语

以上就是《乌托邦年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乌托邦是人们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国,它仿佛是某种朝着理想前进的呼唤,但永远不可能存在。有些人见识了乌托邦的荒唐,就开始高呼“反乌托邦”,开始否定它。其实,乌托邦的价值就在于逼迫我们承认世界的畸形,在于驱使我们想象一个世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理想化的形象,甚至还能帮我们看清不完美的现实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卡里耶尔在书的最后留下一段话,它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乌托邦的位置究竟应该在哪里。他写道:“乌托邦变成了流浪汉,他带着我们的梦想,却被我们抛下了。”

【编辑:郭晓晴】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我的光荣与信仰》|如何坚守信仰,赢得荣光?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平等之路》|一本让你了解美国种族问题历史和现状的书。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成功,动机与目标》|如何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收获个人提升?

《卡夫卡的妄想》|心理治疗为什么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的战斗?

《民国商魂》|民国企业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行走日本系列】山本五十六|太平洋上的海军枭雄。

《理想主义者》|一本让你了解互联网自由精神的书。

《林肯传》|林肯总统“伟大”的背后有多么“不容易”。

《月亮与六便士》|为什么人们不惜一切追求梦想?

《北野武的小酒馆》|北野武的人生智慧

《大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什么是民粹主义?》|如何正确认识被滥用的“民粹主义”一词?

上次推送内容:

《性格拼图》|一本教你突破性格局限的书。

【严选好书】 疫情的发展史,也是谣言的发展史。

《劣势谈判》|谈判处于劣势时,如何扭转乾坤?

【严选好书】没错,发钱才是赋能的最直接手段。

本次推送:

《乌托邦年代》|一本深入探讨乌托邦的书。

【严选好书】经历过屈辱的她,为什么受到了默克尔和普京的共同推崇?

《高效演讲》|高效演讲的重点知识和技巧。

【严选好书】职场有三个“雷”,记得绕开走。

下次推送:

《人生五大问题》|一本能帮你避免人际关系烦恼的书。

【严选好书】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的比较差?看看他们再说话。

《战争、枪炮与选票》|极端贫困国家暴乱不断的根源是什么?

【严选好书】粗人刘邦是怎么把一帮牛人管得服服贴贴的?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